不久前,河北定州瓷甌園廣場一角的一位88歲的老人,六年如一日堅持免費教孩子們書法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。新聞視頻中,一位12歲的小女孩,起筆、行筆、收筆,以水為墨在地面上揮毫,幾個大字一氣呵成,觀者無不驚嘆,這是她跟著老人學習3個月的成果,而像她這樣受益的孩子還有很多很多。
回顧新聞報道,其中幾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。從老人的角度看,他六年如一日無償付出,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,并在孩子們的進步中彰顯自己的價值,在付出中收獲幸福,其奉獻精神值得稱道;從孩子們的角度看,他們每天自發準點報到,學習熱情高漲,興趣濃厚,學得有模有樣,他們對知識的渴求、對文藝的熱愛令人感動。在這樣的“教與學”關系中,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惠民理念,寓教于樂的美育觀等體現得淋漓盡致,而“六年如一日”的堅持、老人與孩子們之間的良性互動則顯得尤為可貴。
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長。文化惠民作為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,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便利的公園、廣場、文化活動中心,開放的圖書館、書店、書屋,免費的博物館、展覽館、美術館,低價或免費的文藝演出等,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,滿足了他們的文化需求,同時折射出社會的文明和進步。
近年來,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文化惠民、文藝惠民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比如在今年4月份,346家基層文化單位被授予“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、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”稱號,從全國眾多文藝院團、文化館、圖書館、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、農家書屋中脫穎而出。這些基層文化單位,充分發掘地方文化資源和藝術特色,通過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,定期開展黨史教育、主題宣講等閱讀活動,組織主題電影放映等,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唱響主旋律;通過創作和演出鼓舞人心、凝聚力量,線上線下合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;通過結對幫扶、送書下鄉、專家講座、“你點單、我配送”公益演出等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。再如,一段時間以來,文藝界相繼涌現出一大批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、學雷鋒文藝志愿服務“時代風尚”先進典型、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模范人物。廣大文藝工作者爭相加入志愿者隊伍,參與“送歡樂下基層”“到人民中去”“文化進萬家”等文藝志愿服務,通過演出、展覽、科普教學等不斷滿足廣大基層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,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、多層次和個性化的文化需求。
“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,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,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?!秉h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服務、文化惠民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,如何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、多層次、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精神力量。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,我們應當著力開創文化惠民新局面。
文化惠民是一項系統工程,它依賴于各項體制、機制、政策等保障,需要依托完善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。各地應堅持“政府引導、多方參與、共建共享”的工作思路,探索建立“政府搭臺、社會參與、百姓受益”新機制,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,通過整合資金、科學引導、多元監管等方式,探索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供給“新模式”,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水平,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、生活幸福感。尤其要加大在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,落實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項目,逐步完善體現便利性、普惠性、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網絡。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,通過完善文化數字化建設政策體系、健全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、打造文化資源數字化轉化平臺等,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,做好文化惠民工作。
文化惠民是一項長期工程,貴在堅持重在提質。心血來潮做一件事不難,堅持長久地做好一件事不易。文化惠民需要依托豐富多彩且具有規劃性、長期性、高質量的項目活動。比如在“送歡樂下基層”“到人民中去”“文化進萬家”等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中,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走進人民,親近人民,不斷以文藝輕騎兵的方式送戲下鄉、送文藝進校園,有機會抓住機會,沒有機會創造機會,積極參與其中,把文化惠民放在心中重要位置。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,高質量活動的品牌效應勢必帶動更多人的參與,也會惠及更多人民群眾。因此,相關部門、單位應當積極探索常態化、品牌化的活動,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主動響應、積極參與,在文化惠民中彰顯人民立場、實現自我價值。
文化惠民是一項民生工程,要把精神大餐送進百姓心坎里。這既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為人民服務、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,堅持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方針,堅持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、更為豐富、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,又要求相關各方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,把文化大餐送到百姓家門口,讓人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。當前,在山村看到交響音樂會、歌劇、舞劇等現場表演并不稀奇,在草原近距離感受鋼琴、大提琴的科普教學也越發普遍;文學藝術類講座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,公共圖書館、農家書屋等正全面升級成為農民專屬智庫,尤其是“訂單式”“菜單式”服務等創新方式的推廣,把文化需求的遙控器交到百姓手里,真正體現了文化惠民以人為本的特質。
近一段時間,全國文化文藝領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,圍繞“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”,結合工作實際,積極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徑,努力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創佳績、立新功。(劉紅蕾 臨沂大學)